當前位置:縱橫輸入法首頁>>傳媒報道(2002)

摘自《明報》

漢字數碼化

  什麼是數字?數字是用來表達「量」的工具。可以說,人類對數字產生了自覺,文化就出現了。

  世界幾個古文明,如巴比倫、埃及、希臘、中國和印度,早在四、五千年前,便發明了記數符號。例如巴比倫在其泥版上的阿卡德人契形文字,就有了數的記號。古埃及人用墨水寫在草片上的文書,也有記數符號。古希臘的記數符號系統,是採用愛奧尼亞人的字母記數制。

  至於中國,殷墟甲骨文卜辭中已出現了文字記數法。而老子說的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」,則是從數字觀念來講文化。

  一二三,是「有」,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老子的「無」,相當於數學上的「零」,而用「0」這個符號,人工賦予完整概念,卻是印度人的貢獻。印度人創造的記數符號,所謂阿拉伯數碼,今日已成為全世界的公共財富。

  在數碼時代,文化數碼化,就是現代化。西方拼音文字,將字母數碼化,不難解決。但方塊漢字,使這數碼化,則有困難,這方面,朱邦復先生發生的倉頡輸入法,功不可沒。其後陸續推出的不同輸入法,畢竟脫離不了拆字模式,在廿六個字母的鍵盤操作,其實是漢字的字母化。最近看到周忠繼先生創製的縱橫碼輸入法,就百分之百是漢字數碼化了。

  所謂漢字數碼化,就是不再依賴英文字的鍵盤。一個從0到9的計數機即可,按照過去王雲五發明的漢字四角號碼檢閱法的口訣:點捺,叉方塊是小,撇與左u都是」,所有漢字都可拆成四個數字碼。

  一個漢字單字用四個碼,加上檢字,當然一點也不快,但自一九九二年蘇州大學成立「縱橫漢字信息技術研究所」製作縱橫碼的應用軟件,令這種輸入法日新月異,其中最值得推崇的是詞組輸入,一個詞組,例如「香港特別行政區」,七個字只須用六個碼,化為063060,只要熟能生巧,速度可以驚人,難怪去年十一月的公開示範,一分鐘的速度可輸入211個漢字,簡直嘆為觀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