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縱橫輸入法首頁>>教學經驗交流>>第二屆縱橫碼教學經驗交流會論文集

關於補碼教學的一些做法和建議
上海大學縱橫電腦教育中心 屠關鎮

  上海大學縱橫電腦教育中心開展縱橫碼教學活動已有一年半時間。在教學實踐中,我們對如何進行縱橫碼培訓積累了一些經驗,同時對如何改進縱橫碼也產生了點滴設想。在此作為引玉之磚,提供大家參考,並希不吝指正。

  我們在縱橫碼培訓中,盡量貫徹「由淺入深、由易及難、循序漸進」的原則。按此原則,教學環節的次序是:筆形——主部首——副部首——字身(不帶補碼)——字身(帶上補碼)——字身(帶下補碼)。最後補充詞組和簡碼的規則。這個次序,與蘇州大學縱橫漢字信息研究所提供的教學軟件是基本一致的。在講完一部分後,就可以用教學軟件練習這一部分,使學生能及時掌握和鞏固,實踐的效果很好。

  在教學實踐中,我們感到比較難講的是補碼。難點在於,一是補碼規則較多,不易記憶,二是補碼涉及的漢字較多,使不帶補碼的字身數量有限。因此,在講不帶補碼的字身時,無法進行較多的練習,有時不得不過早地涉及補碼。

  為了講好補碼,我們對補碼進行了分析和歸類,把所有補碼分成三大類。第一類是補碼與其前一筆形碼構成固定搭配的。例如,「布」、「在」、「友」的第一筆形碼為4,其補碼為0,40構成固定搭配,它是固定結構「」的編碼。這種固定結構在漢字中經常出現,因此其編碼很容易記住。類似的固定結構還有「」中的「大」,其編碼為48;「奉」、「泰」中的「」,其編碼為58。如此等等。這樣的固定結構共計有10個。我們把這種固定結構的編碼從補碼中分離出來,放到不帶補碼的字身中去。這樣,在講不帶補碼的字身時,在講了按四角編碼的一般規則後,專門講一下固定結構的編碼,並舉實例。這樣處理以後,大大增加了不帶補碼的字身數量,可供充分的練習,同時也減輕了後面講補碼的壓力,效果很好。受此啟發,我們把其它非補碼關係的固定結構也歸並在一起,例如「勿」、「匆」、「勾」中的「」,其編碼為07;「成」、「戌」、「鹹」中的「戊」,其編碼為53。這樣的固定結構計有13個。我們把所有23個固定結構列表放在一起,每個固定結構配備2到3個實例。固定結構講清楚後,講補碼就容易了。這23個固定結構及其有關的字身或漢字的實例列表如下。


  我們歸納的第二類和第三類補碼分別是上補碼和下補碼 ,它們已經不包括前述的固定結構的編碼。由於上補碼和下補碼的規則是不同的,因此按筆形把上、下補碼放在一起講沒有必要,效果也不太好。我們把上補碼和下補碼分開來講,先講所有上補碼,講完後再講下補碼,效果較好。

  下補碼一直是比較難掌握的部分。我們提出一個建議,就是取消下補碼。下補碼在一個漢字的編碼數字序列中出現較後,一般在第四位或更後面。在當前已經為縱橫碼開發了大量的詞的編碼的條件下,一篇文章中大多數漢字可以使用詞的編碼。在詞的編碼中,一個漢字的編碼最多只取三位(指二字構成的詞),因此在詞的編碼中基本上已碰不到下補碼,下補碼的作用大大降低。而對於單個字,如果取消下補碼,確實會出現一些重碼。但考慮到漢字在重碼漢字序列中的位置是固定的,這個位置對應一個數字,這個數字容易記住,因此取消下補碼後,少打一個下補碼,多打一個對應重碼漢字位置的數字,得失相當,並不增加擊鍵工作量。下補碼的取消,對縱橫碼的其它規則毫無影響,對不帶下補碼的漢字編碼也毫無影響,因此縱橫碼規則的修改和碼本的修改很容易。對於規則的修改,只要把下補碼的規定去掉就是,這樣處理後,補碼就是指上補碼。對於碼本的修改,只要把帶下補碼的漢字編碼的最後一位去掉就是。

  我們感到,在用固定結構分離出一部分補碼,再加上取消下補碼後,補碼的教學不會再有困難,縱橫碼將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。